藏族传统的丧葬主要分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五种方式。由于受宗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同等级的人采取不同的丧葬方式。在不同的地域,所采用的丧葬方式也不尽相同。 

       塔葬是中国藏族最高规格的葬式。当活佛圆寂后,把遗体内脏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也有些火化后,把骨灰存入灵塔。达赖、班禅以及大活佛等极少数人可以享受此种葬仪。历代达赖喇嘛的遗体,均用金塔保存,其中最著名的是保存在布达拉宫红宫内的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用金多达11万多两。过去历代班禅的灵塔均为银塔,而十世班禅的灵塔采用了金皮包裹,镶以各种珍贵宝石,颇为壮观华丽。 

       火葬,源于佛教。在藏区属较高等级的葬式,一般只用于高僧活佛和贵族。有的高僧在火化后,骨灰制成“擦擦”(小泥佛)供在宗教场所,或者带到高山之巅随风扬撒,

天葬是现在西藏地区最普遍的葬法,相传源于11世纪,在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倡导下兴起。天葬葬法,将尸体运送到特定的天葬场,由天葬师进行解剖、支解,然后喂鹫鹰,意为把最后的遗体也献给鹰。佛教认为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有利于灵魂转世。

       水葬是受受原始宗教的影响。水葬和远古苯教有很多相似的观点。把尸体抛入水中喂鱼,正是对河神的祭祀。在传说故事中的河婆吃人,要求每年定期给河婆抛入童男童女以防河水泛滥成灾是同样的祭祀河神的例子。水葬的形成主要是宗教的因素,后来佛教的传人和本教的某些理论又有相同之处,便将其保存下来。藏族对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经敲鼓,超度亡灵。水葬台一般设在江边的一处高岸上或水葬台前的灌木丛林上,人死后,便被搬到了这江边的高岸上,然后把尸体投入江中水葬。水葬有全尸与分尸之别,有的把尸体捆成一团,装入木盆等物中抛入大江,有的把尸体碎裂,扔到江里。在喇嘛的祈祷声中,尸体被一块块解割下来了,然后丢进这滔滔江水里。鱼们便蜂拥而至,聚集到这水葬台前来抢食。

       土葬是西藏最早盛行的一种丧葬方式,大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藏民族信奉原始教--苯教时期流行的古老葬俗,一直延续到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现在的喜马拉雅山以东以及墨脱、察隅等地依然保存土葬的习俗。 在拉萨河谷地区,年纪不满8周岁的孩童夭折后,因为未成年不能进天葬台,按藏民族传统风俗,要用盐巴和酥油将其手、眼、嘴封住,放在一个陶罐中,密封陶罐,然后挂在通风的老房子或山洞里,以保持其躯体的完整。青藏高原东南部林区则将孩童的尸体置于竹篓或木箱中,挂在特定的区域内的树杈上,称为“树葬”。